汽车行业新闻
2011-11-02 10:11:29
汽车报废业期待“健康车道”
商务部公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结束。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有望年底前出台。
专家表示,新规将对我国汽车报废行业起到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攀升,汽车报废回收行业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新规能否推动汽车报废行业驶入“健康车道”,成为回收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对的课题。
新规将出台
今年9月,商务部公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汽车报废是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经验,科学有效的报废标准体系,对于推动汽车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国当前的汽车报废法规是1997年出台的汽车报废标准。实施过程中,经公安交管部门在车辆报废年限等方面进行调整、修补,最后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汽车报废标准体系。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随着汽车数量增多,达到报废年限的汽车增加,其中一些条款已不适合新的发展形势。
据了解,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各种类型的机动车报废进行了说明。业内人士表示,与以往报废标准相比,报废新规在机动车报废时间、年检等方面,做出了更人性化改进。
报废车去了哪?
汽车报废率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成熟汽车社会的一个标志。欧美日等国每年汽车注销登记报废率在6%至8%。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但报废量不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刘坚民说,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近9000万辆,但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报废注销量为364万辆。
本该报废的汽车哪里去了?记者采访了解到,大概有40%的报废汽车进入正规拆解渠道,30%被私拆滥解,另外30%依然在道路上行驶。
在道路上继续行驶的报废车危害最大。
一汽冠通汽车回收拆解公司经理赵猛说,与上海、北京这些城市具有车辆牌照管理限制措施相比,中小城市缺乏有效制约手段。赵猛的拆车厂设计能力每年可拆解8000辆报废车,但去年实际仅有260多辆,今年停止了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回收量更少。
国内报废汽车私拆滥解已是行业里公开秘密,形成了不少地下拆解市场,专门从事报废车辆收购、拆解、拼装、销售。记者采访了解到,报废汽车流入“黑市”后,一般会被“大卸八块”。尽管国家法规规定报废车辆拆解必须将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五大总成破损,以防再次利用影响安全,但实际上流入黑市的报废车并不按规定拆解,车况尚可的报废车会翻新出售,无法再开的车辆也会被肢解后取出可用零部件,再重新拼装成“新车”。
极具危害的是,报废车或报废零部件流入市场,会对交通道路安全造成威胁。已报废的整车或零部件,可靠性没保障,一旦再次流入交通市场,事故隐患极大。拼装车更是“马路杀手”。
 
回收业秩序混乱
记者采访了解到,汽车报废回收业不容乐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废回收体系和标准存在短板,导致行业秩序混乱。尽管公安、商务部门及行业协会经常组织联合行动进行打击,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导致汽车报废回收行业混乱的原因,首先是监管漏洞导致回收量不足。我国主要由商务部门对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进行行业监督管理,公安部门主要对报废车进行注销登记,开具“报废证明”以及在车辆拆解时进行监销,但两部门实际上都无法有效监管报废车辆流失问题。
管理上不统一造成各地报废车回收行业形式五花八门。如上海采用一家回收中心加上四家针对不同车型的拆解企业再加上一家破损中心组合形式;天津将原先多家拆解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家大企业国联;有的城市有数家甚至数十家拆解企业,标准规划各不同。
“黄牛党”及非法拆解企业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监管难度。据了解,报废汽车回收八成以上是由回收企业业务员上门服务。正规拆解企业一般立足回收本区域报废车辆,而“黄牛党”、非法企业没有限制,通过派出业务员大范围流窜经营,非法渠道的回收价格比正规渠道高,车主受利益驱使,很容易让报废车流入“黑市”。
有关负责人认为,将出台的新规会对报废行业带来积极指导作用,但由于报废回收领域矛盾根深蒂固,并非短期就能得到解决,新规出台后,我国汽车报废回收行业驶入“健康车道”的任务依然很重。
【来源:】
【作者:工人日报】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