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补缺 助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部部长 赵立金

深度分析

2020

05/20

深度分析

分享至

2020-05-20 15:08:15

-->

拾遗补缺 助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部部长 赵立金

【人物简介】

    赵立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部部长,研究方向为汽车战略规划、产业前沿技术研究等,负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工作,在电动汽车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参与制定了多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团体标准。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前两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行业暂缓了前行的脚步。如今,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步伐开始加快。

    挑战之下,亦有机遇。4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及《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为汽车行业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电动化、智能化大潮正扑面而来。

    本期人物邀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部部长赵立金,结合今年的疫情影响以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方面的具体工作,和大家分享他们如何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做好自身工作。

    疫情为行业敲响警钟

    “此次疫情对汽车产业影响是巨大的。”赵立金认为。

    一方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今年1~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特别是2月份,汽车产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环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另外,乘用车1~3月产销分别完成268.4万辆和28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8.7%和45.4%,高于汽车产销总体降幅。

    另一方面,对汽车产业进出口以及产业链供应都带来了巨大冲击。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制造业,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如不能得到较快、有效地控制,将大幅影响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同时势必严重影响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材料进口供给,并影响我国汽车正常生产。

    “相信这次疫情会对汽车生产端及消费端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很多整车企业会考虑全球供应链安全问题,并建立应对重大事件的预案,另外也会推进汽车销售模式的创新,比如线上车型展厅、车型云发布等。”赵立金补充道。

    迎政策利好 新能源汽车仍面临挑战

    3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对此,赵立金表示,近年来,以财政补贴和购置税减免为主体的政策组合拳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受到汽车产业整体下行以及补贴退坡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降,叠加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石油大幅下跌,给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可以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给产业及市场赋予了信心。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重点城市到全国范围、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整车及零部件骨干企业产品技术及产销规模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产销量连续两年突破百万辆,保有量超过390万辆;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300km以上;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达到280Wh/kg,电池单体成本下降到0.7元/Wh。

    当前,我国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品已基本可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了重大突破,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赵立金表示,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受汽车产业整体下滑、财政补贴退坡以及新冠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下降。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2020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还亟需提高。另外,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小规模示范考核阶段(全国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约4000辆),在燃料电池耐久性、冷启动温度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是充电、加氢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还未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尚未启动。截至2020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6.7万台,车桩比为3:1,仍是产业发展短板环节;加氢基础设施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目前全国已建成60余座),仍处于小规模示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短期内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盈利难;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数字化交通标识、路测通讯设施、云控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还未启动。

    标准研制实现产业协同

    工信部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指出,2020年主要有三大工作重点:一是持续优化标准体系;二是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包含电动汽车整车领域、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充换电领域);三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汽车行业科技社团组织,一直以来积极参与汽车相关国/行标研究制定,同时还组织研制并发布汽车领域相关团体标准。“在组织研制相关团体标准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跨产业协同,比如组织研制的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系列标准,既涉及到汽车行业,也涉及到消防行业。”赵立金指出。

    为了推进相关标准研制工作,201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消防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推荐相关团队组成研究工作组和标准起草组,依托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持续开展电动汽车消防安全技术研究工作,在动力电池热失控研究、电动汽车应急救援规程建立、专用自动灭火装置开发测试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先后制定发布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T/CSAE 86-2018)等9项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系列团体标准,有效地填补了电动汽车在应急救援规程、安全疏散和专用灭火系统规范等领域的标准空白。其中,T/CSAE 86-2018该项标准还被工信部评为2019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智能化与网联化融合发展

    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之年。

    工信部在《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指出,2020年主要有四大工作重点:一是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二是推进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制;三是加快推进各类急需关键标准出台;四是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与合作。

    早在2017年,工信部联合国标委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国标、行业正按照指南规划有序推进。另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在组织行业层面开展前瞻空白领域、行业亟需团体标准的研制,比如:车载应用软件信息安全技术要求、车路协同、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试验场地等相关团体标准。

    不止于此,今年3月9日,工信部还对《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

    赵立金认为:“该标准是国家层面的一个基础标准,它的发布让全行业达成了一个技术共识,建立了统一口径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阶段进行描述。”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国坚持智能化与网联化相融合发展路径,目前主流车企纷纷发布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信息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公司也在积极投入L3-L4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分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C-V2X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化速度加快。

    作为行业科技组织,推进汽车技术进步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项重要职责,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除了产业技术跟踪和学术交流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要开展跨产业联合协同创新工作,围绕技术标准、信息安全、操作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其组织制定的《车联网数据采集要求》(T/CSAE 100-2018),汇集20余家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智慧,对探索数据应用的价值,平衡数据采集的价值与成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推进了车联网数据应用领域的发展。

    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可靠性都有了一定提升,但起火、自燃等事件仍不断见诸于网络。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赵立金认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力度,推动行业建立更为严苛的安全标准体系,同时强化事后监管手段,充分发挥召回在汽车安全管理环节中的作用。

    据了解,从新能源专有部件看,2019年8家车企实施召回9次,共召回汽车1.54万辆,问题涉及新能源系统、自动变速器、液压行车制动、线束、车身模块等,其中3起涉及动力电池。值得注意的是,5起召回均是在市场监管总局介入后实施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召回确实存在一些难点,主管部门应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的监管力度。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都是新生事物,对于这两类车型的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赵立金建议:

    一方面企业及研究机构要加强这两类车型安全性技术的研究,尽可能做到产品设计环节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标准供给,尤其是涉及到安全的国家标准建议尽快研究发布,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在技术创新及质量升级方面作用,聚焦整车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研究,制定更为严苛的团体标准。

    制定发布一批行业急需的团体标准

    发展团体标准是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

    据赵立金介绍,去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积极响应行业需求和创新发展,推动了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共享出行等新兴领域以及汽车防腐蚀老化、汽车空气动力学等基础共性技术领域的团标研制工作,全年共计新立项标准41项,发布标准27项。

    2019 年10 月22 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共同签署了《汽车工程师能力标准》互认协议,标志着中国版本的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标准成为取得国际互认的全球标准。

    2019年10月开展的C-V2X“四跨”互联互通应用示范,深度应用了《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T/CSAE53),聚集了26家整车厂、28家终端设备和协议栈商、10个芯片模组、6个安全解决方案、2个CA平台,有效推动了汽车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应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2019 年先后入选国标委推动实施的首批“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中国科协“团体标准示范学会”。

    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继续坚持“需求驱动、拾遗补缺”“基础共性、前瞻引领”的工作定位,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积极响应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对汽车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需求,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共享出行领域,制定发布一批行业急需的团体标准;扩大标准应用成效,推进已发布标准的推广应用及评估,打造标准质量品牌标杆。”赵立金表示。

    赵立金:中国已连续十一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汽车技术方面与国际跨国车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新驱动、技术引领是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但由于我国单一企业研发投入仍较低,需要产业链全环节充分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包括技术标准研究、共性技术研发与交流等内容,这也是我们学会一直推动的重要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的进步做一点贡献。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

【作者:】

THE END

欢迎商讯广告合作 寻求合作

本网所发布的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汽车召回网的观点和立场。

0条评论

Copyright © 2017.company 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1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535

扫一下关注微信公众号

汽车投诉热线

010-65537365

8:30-16:30 (法定假日除外)

用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