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解读“工作交通指数图”

深度分析

2012

02/21

深度分析

分享至

2012-02-21 09:49:57

-->

北京市交通委解读“工作交通指数图”

  本市今年的交通情况有什么变化?昨日,北京交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郭继孚拿出一张“工作日交通指数图”对记者说:“今年1月至11月,本市五环路(含)内工作日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为4.8,处于轻微拥堵,同比下降了20.0%。”

  这张图由红、橘、黄、浅绿、深绿5条代表交通拥堵程度的彩带贯穿,上绘蓝、粉两条线,蓝色线条代表了本年度“交通缓堵成绩单”,粉色线条代表去年的交通“成绩单”。两条线蓝低粉高大体平行,但蓝色线条在去年12月到今年1月、4月到5月及9月至10月间,同粉色线条距离拉大。

  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选了“成绩单”上几个数据,分析缓堵效果:北京平均每个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中度拥堵)共计1小时5分钟,较2010年同期的2小时25分钟,减少了1小时20分钟。工作日早高峰平均提早结束半小时,公共交通出行人数每日比去年增加79.6万人次。

  时间:去年12月到今年1月 

  5条地铁线开通 

  高速路提速10% 

  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代表着今年交通指数的蓝线就率先来了个“倒栽葱”,一下子由粉线上方溜到了下面,拥堵等级也从原本的中度拥堵下降到轻度拥堵。

  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年底,北京一口气儿开了5条地铁新线,像5条放射线从城区辐射到郊区,分流了同向的京开高速、京沪高速、京藏高速等高速路的车流。

  郭继孚以京开高速为例:“大兴线与4号线贯通运营,35分钟可抵达中心城区,吸引了不少原本京开高速的自驾车主。今年第一季度,这条高速平均车速提高了11.3%,早高峰进城方向平均速度能达到46.6公里每小时。”

  轨道交通吸引了开车族,城里城外的“疏堵”手术一场连着一场。杜家坎改造工程完工;京通快速路实施数十项“消肿小手术”……百余场大大小小的工程,疏通着京城路网。

  五环内早、晚高峰各级道路运行速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早高峰(7时至9时)路网平均速度为26.4公里每小时,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5%。

  时间:今年4月到5月 

  停车费调整 

  三环内小客车少了13% 

  蓝线第二挫是从今年4月开始。当月本市停车价格进一步调整,三环路以内小客车流量平均降幅为13%。

  “跑着来取车的人多了。”东四十条桥西北角附近路侧停车场一名停车收费员回忆,“从4月开始,长时间停车的人寥寥无几,几乎都是到附近银行、写字楼办事的人暂时停车,几乎每位车主都是一溜小跑着回来。”

  经济杠杆调控下,本市停车场使用情况悄然改变:路外地上停车场每个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总体下降12%。

  管理除了硬手腕,也有软举措。

  5月24日,京通快速路公交专用道正式开通,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达到52公里每小时,较开通前提高108%;地面公交早、晚高峰日均客运量达12.6万人次,其中6%为弃车族。同时,拥挤的八通线列车略微松快些,早高峰有大约1700多名乘客改乘地面公交通勤。4类社区通勤车从4月底陆续运营,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搭乘需求,仅上半年就运送乘客6.6万余人次。

  4号线最小发车间隔从2分30秒缩短至2分15秒;大兴线发车间隔由5分缩短至4分30秒;10号线发车间隔减少10秒……半数以上地铁线年内缩短发车间隔,缓解地铁站内拥挤。

  据李晓松介绍,截止到今年11月27日,北京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为1967.7万人次,较2010年增加79.6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598.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4.6万人次。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提升。

  时间:今年9月至10月 

  机动车增长减速 

  保持交通动态平衡 

  从图表上看,今年全年交通拥堵数据均低于去年。即使是惯例最拥堵的9月份和10月份,今年也呈现小阴线走势。9月份交通拥堵指数由去年的7.6降为5.8,10月份由7.1降为5.6。

  这部分成绩中,“限”字令功不可没。

  数字统计,2007年,北京机动车年增长25万辆,2008年增长37万辆左右,2009年增长51.5万辆,2010年接近81万辆。而2007年之前,北京机动车年均增长是18万辆。今年本市新增机动车数量少于24万辆,不足去年的三成。

  “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平衡,而北京的交通现状是处在一个临界值,几万辆车的加入就有可能‘堵’住整个路网。”郭继孚说,“缓解新车增长,实际上是给这个动态方程增加了抑制剂,争取出城市轨道线网和路网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的时间。”(刘冕)

【来源:http://auto.people.com.cn/GB/239017/239111/239320/239329/17165464.html】

【作者:《北京日报》】

THE END

欢迎商讯广告合作 寻求合作

本网所发布的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汽车召回网的观点和立场。

0条评论

Copyright © 2017.company 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1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535

扫一下关注微信公众号

汽车投诉热线

010-65537365

8:30-16:30 (法定假日除外)

用户登录 ×